嗨,大家好,我是一個整天泡在廚房裡的美食控。記得去年我去瑞士旅行,第一次嚐到當地農場的新鮮乳酪,那種香濃滑順的口感讓我徹底淪陷。從那時起,我就瘋狂研究「乳酪做法」,試過無數次失敗和成功,今天想和你分享我的心得。乳酪做法聽起來高深,但其實在家就能搞定,關鍵在於耐心和細節。別擔心,我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步步操作,避開那些讓我頭痛的坑。為什麼要自己做乳酪?因為市售的總是新增防腐劑,味道也不夠純粹,自己動手才能吃到真材實料的美味。好啦,廢話不多說,我們直接切入正題!
目錄
簡易鮮乳酪(Rictta)
這個「乳酪做法」是我最推薦給新手的,因為材料少、步驟短,失敗率低。我第一次試做是在家裡陽臺,結果意外成功,從此愛上這種綿密口感。Rictta很適合塗麵包或拌沙拉,重點是它完全不用發酵,30分鐘搞定。但提醒你,牛奶品質很重要,我曾經用便宜超市奶失敗過,做出來像豆腐渣,所以別省這個錢。
食譜
簡單講,這款鮮乳酪是利用檸檬酸讓牛奶凝固,再過濾出乳清。過程超直觀,連我這種粗手粗腳的人都能一次學會。不過,溫度控制是關鍵,太高會變硬,太低就凝不起來。想知道為什麼要用全脂奶?因為脫脂奶脂肪少,做出來口感差,我試過一次就後悔了。
食材
為了讓你一目瞭然,我整理成表格。表格底色用淺藍色代表新鮮感,字型加粗強調重點。這些都是我從失敗中總結的必備材料,別隨便替換。
材料名稱 | 用量 | 備註(我的經驗分享) |
---|---|---|
全脂鮮奶 | 1公升 | 一定要選高品質的,效果最好 |
檸檬汁 | 3湯匙 | 新鮮擠的,別用罐裝的,不然味道會酸澀 |
鹽 | 1茶匙 | 選海鹽更提味,我第一次忘加鹽,成品淡而無味 |
過濾布 | 1塊 | 棉質的最好,我用紗布失敗過,乳清漏得一塌糊塗 |
做法
步驟我拆解成清單,方便你邊做邊看。記住,動作要輕柔,別像我第一次那樣粗魯攪拌,結果乳酪碎掉。
- 牛奶加熱到85°C:用中小火,邊煮邊攪,避免燒焦。這時候牛奶表面會冒小泡,香氣超誘人。
- 關火加檸檬汁:慢慢倒入,輕輕拌幾下,你會看到牛奶開始凝結。
(小提醒:如果沒凝固,可能是溫度不夠,重新加熱試試) - 靜置10分鐘:蓋上鍋蓋,讓它自然分離。這段時間別手癢去碰!
- 過濾乳清:鋪好過濾布,倒入混合物,擠出多餘水分。
(我喜歡保留乳清,用來做麵包超棒) - 加鹽調味:拌勻後冷藏1小時,口感會更綿密。
這款「乳酪做法」真的超實用,我每週做一次,省錢又健康。但如果你想要更濃鬱的,就得試試進階版了。

家庭版切達乳酪(Cheddar)
切達乳酪是我的最愛,那種鹹香風味配紅酒絕了!但市售的常含新增物,自己做才能控制鹹度。這個「乳酪做法」需要點時間發酵,大概兩週,適合週末悠閒操作。記得我第一次做時太急,發酵不足,成品硬得像石頭,害我浪費一桶奶。所以耐心是王道,別學我!
食譜
切達的特色在於壓榨和熟成,過程有點像照顧小baby。溫度變化要精準,我買了個簡易溫度計才搞定。為什麼要自己壓榨?因為這樣乳酪更緊實,市售的常偷工減料。但老實說,步驟繁瑣,適合有經驗的人,新手可能會崩潰。
食材
表格這次用綠色背景,呼應乳酪的自然風味。材料量依個人喜好調整,我偏好鹹一點。
材料名稱 | 用量 | 備註(我的失敗教訓) |
---|---|---|
全脂鮮奶 | 2公升 | 同樣高品質優先 |
切達起司菌種 | 1包 | 網購就有,別買錯型號,我買成藍紋菌種差點出事 |
凝乳酶 | 1/4茶匙 | 液體的最好,粉狀的溶解不均勻 |
鹽 | 2湯匙 | 分次加,第一次忘加整體太淡 |
壓榨模具 | 1個 | 專用模具貴但值得,我用碗代替結果形狀醜爆 |
做法
分階段清單,加上我的小撇步。設問一下:為什麼發酵要兩週?因為風味需要時間沉澱。
- 牛奶加熱到32°C:倒入菌種和凝乳酶,拌勻靜置45分鐘。
(溫度別過高,我有次煮到40°C,菌種死光光) - 切割凝乳:用刀切成小塊,大小要均勻。
(我手殘切太大塊,導致乳清分離不均) - 加熱攪拌:升到38°C,輕輕攪動20分鐘。這時凝乳會收縮變硬。
- 壓榨成型:放入模具,加壓重物。
(壓12小時,我試過只壓6小時,乳酪太軟) - 鹽漬和熟成:表面抹鹽,放陰涼處兩週。
(濕度控制關鍵,我放冰箱結果發黴了)
這個「乳酪做法」雖然耗時,但成品超有成就感。接下來,換點輕鬆的!
免煮奶油乳酪(Cream Cheese)
如果你懶得開火,這款免煮「乳酪做法」是救星。我常做來當早餐抹醬,材料超簡單,但成敗在於優格品質。第一次用便宜優格,結果乳酪出水嚴重,口感像爛泥。後來改用希臘式優格,效果提升超多。為什麼免煮還能凝固?靠的是過濾時間長短。
食譜
這方法超適合忙碌族,前一晚準備,隔早就完成。但缺點是風味較淡,不像煮過的濃鬱。我個人覺得加點香草更讚。
食材
表格用黃色背景,象徵奶油質感。份量隨意,多做點冷藏能放一週。
材料名稱 | 用量 | 備註(我的省錢妙招) |
---|---|---|
希臘式優格 | 500克 | 一定要全脂的,低脂的過濾後剩一半量 |
鹽 | 1/2茶匙 | 可加蒜粉或楓糖,變化風味 |
過濾容器 | 1個 | 我用咖啡濾紙+篩網,便宜又好用 |
做法
步驟少但耗時,清單加括號備註我的實戰經驗。
- 混合優格和鹽:拌勻就好,別過度攪拌。
- 過濾12小時:鋪濾紙倒優格,放冰箱慢慢滴。
(我試過只濾6小時,結果太濕,像優格湯) - 取出成型:刮下乳酪冷藏。
這款「乳酪做法」省時省力,但味道偏清淡。想挑戰風味多變的?來看看進階技巧。

我的乳酪工具排行榜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玩了這麼久「乳酪做法」,總結出必備工具。這個排行榜基於我的實測,避免你花冤枉錢。第一名絕對是溫度計,沒它我失敗十次有八次。價格從低到高排列,附上我的血淚史。
- 溫度計:電子式最準,我用過指標式誤差大,導致牛奶煮過頭。
- 過濾布:棉質耐用,買過便宜的化纖布,洗幾次就破洞。
- 壓榨模具:專用款貴但必要,我DIY用書本壓,結果乳酪變形。
(小評:模具投資值得,省時間) - PH試紙:測酸度確保發酵,進階者才需要,新手可跳過。
為什麼重視工具?因為「乳酪做法」靠細節,工具差一點,成品差很多。
藍紋乳酪進階版(Blue Cheese)
藍紋乳酪風味濃烈,適合敢挑戰的人。這個「乳酪做法」需要精準控菌,我初次做時雜菌感染,整塊發黑不能吃。後來上課學到技巧,才做出完美紋路。過程複雜但回報驚人,配蜂蜜絕配!
食譜
藍紋的特色在於青黴菌培養,溫度濕度要嚴格。為什麼紋路會不均?因為刺孔深度不一致,我常犯這錯。
食材
表格用紫色背景,呼應藍紋的神秘感。菌種別亂買,選信譽好的商家。
材料名稱 | 用量 | 備註(我的災難事件) |
---|---|---|
全脂鮮奶 | 3公升 | 加熱殺菌必做,我有次偷懶結果長怪菌 |
藍紋菌粉 | 1克 | 精準秤重,多一點會過度發酵 |
鹽 | 3湯匙 | 分層撒,我一次倒進去鹹到哭 |
熟成容器 | 1個 | 專用木盒最好,我用塑膠盒結果濕氣太重 |
做法
步驟分層清單,加括號寫我的慘痛教訓。
- 牛奶加熱殺菌:85°C維持30分鐘,冷卻到30°C。
(沒冷卻夠就加菌粉,菌種活性降低) - 加菌粉和凝乳酶:拌勻靜置凝結。
- 切割和排乳清:切成塊後攪拌。
- 入模刺孔:用針刺出氣孔,深淺均勻。
(我刺太密,紋路亂糟糟) - 鹽漬熟成:撒鹽後冷藏4-6週,定期翻面。
(濕度保持85%,我沒監控發黴了)
這「乳酪做法」難度高,但成功後超爽。現在來個快速總結!

乳酪做法終極秘訣
歸納我的經驗,幫你避開雷區。用清單列出常見問題,加粗關鍵字。記得:「乳酪做法」重在實踐,多試多錯才會進步。
- 牛奶溫度:太高殺死菌,太低不凝結。最佳區間30-40°C。
- 過濾時間:Rictta短,切達長,依食譜調整。
- 衛生第一:器具消毒,我懶得消毒結果細菌汙染。
(負面提醒:別學我,浪費材料) - 熟成環境:陰涼通風,冰箱濕度太難控。
為什麼我強調這些?因為「乳酪做法」的細節決定成敗。多練習,你也能變專家!
Q&A:解答你的乳酪疑惑
玩了這麼多「乳酪做法」,我發現廚房就像實驗室,失敗是常態。但每當成功時,那份成就感無價!你有試過什麼食譜嗎?歡迎留言,一起交流心得。